遇见咖啡

 

从什么时候遇见咖啡并且喜欢上它,已经不记得了。印象里,似乎在瞬间就心甘情愿地喜欢上。喜欢,是无端的,往往没有缘由的喜欢才是发自内心的,才能恒久。

在枯燥、无聊的暮秋里,一杯饮品无疑是抚慰焦虑的良药。当然,白开水总是难以下咽,除了茶,更多的时候只剩下咖啡相伴唇边,不离不弃。

午后的阳光里,咖啡蒸腾着袅袅的香气,弥散着慵懒的味道,捧在手心里,温暖甚至滚烫,从指尖到掌心,再蔓延到鼻端,直抵心头。不觉间,时光焦虑的褶皱被一寸一寸,缓缓地舒展开来。浅啜一口,如万千军马后撤了数里,再呷一口,滚滚的狼烟仿佛消散不见,最后,如江南三月将至的迷离雨,似草长莺飞的四月天,宁静而温暖。

人生难得几回醉,浮生偷得半日闲。有咖啡的时光心头不禁暗暗窃喜,在与焦虑的抗争中,在与命运的搏弈中,咖啡是自卫,自卫过后是暮霭沉沉楚天阔,就会获得某种力量继续前行。

苦与涩是咖啡的本质,然而,咖啡真正的浓香和它的一切美妙又是从那苦涩中挖掘出来的。如果你不能忍受那份苦与涩,那么,那份后来在唇齿间流连的醇香,你也就无缘消受了。

品味咖啡需要的是一份感觉和心境;需要有一种提纯生活本质的能力。咖啡里所隐藏的美好,需要用心在苦涩中寻觅,在寻觅中遇见,在遇见中欢喜,直至最后的沦陷,这是一个灵魂皈依的过程,漫长而安详。

不管你信不信,遇见咖啡,懂得咖啡,痴迷于咖啡,是人生中极其幸运之事。

 

有人统计,浪漫之都巴黎有一万两千多家各种主题的咖啡馆,每年可以喝掉18万吨咖啡。巴黎人每天上班前都会先饮上一杯咖啡,那样就可以照亮他们一整天的时光。或许,善于思辩且崇尚理性精神和批判意识的法国人,他们那些庄严的思想多数是在咖啡馆里催生并提取出来的。

也许,几杯咖啡喝下,新鲜刺激、大胆妄为的言论便从嘴里蹦到桌上,又从桌上蹦到地上,最后化成闪光的哲学理论。于是,咖啡馆就变成了思想表达的高地,它们以静谧与沉思闻名,它们与不朽的哲思同在。所以,卢梭、孟德斯鸠是咖啡馆的常客也不足为奇。据说,伏尔泰在咖啡馆一次可以喝下40杯咖啡,蒙田的“我怀疑”,笛卡尔的“我知道”等都是在咖啡馆研磨出他们的思想颗粒,然后精心调制,最后升腾的浓香便从这里弥散开来,弥漫在世界各个角落,治愈着孤独迷惘的灵魂,令那些荒芜的不毛之地,也开出了思想之花。

难怪徐志摩说:“如果巴黎少了咖啡馆,恐怕会变得一无可爱。”此话一点也不夸张,巴黎毕竟是巴黎,遍地的咖啡馆可以划分成哲学、诗歌、戏剧、电影、音乐等主题,其中又以哲学为盛。可见,咖啡于巴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,你若说咖啡就是巴黎人的灵魂所在,甚至是巴黎人的生命,一点也不夸张。

当然,普通之人喝咖啡是喝不出如此的境界和思想。但是,在咖啡袅袅升腾勾人心魄的暗香中,安静地读上几页书倒是可以的。有时,盯着眼前那杯被瓦解的深褐色颗粒,就会觉得它似乎溶化在你的血液里,于是,思想便起了波澜,灵感也幡然醒悟,便撩拨得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了。

遇见咖啡,带给我们的只是一种宁静的心境,只有远离了喧嚣的红尘俗世,灵魂也就有了归宿。

遇见咖啡,便可抵消掉生命里万般无聊的时光。毫无疑问,咖啡是不适合大口豪饮,只有在属于咖啡特有的氛围里,在浅啜慢呷中,才能挖掘到属于其独特的美好,也只有在匆匆的光阴里迈着从容缓慢的步履,才能找寻到来自内心的追问,而答案就在永不褪色的浮沉中,等你。

遇见咖啡,我思故我在,且思且行,在思索中从容向前,把自己的人生走成千古永不褪色的画卷;走成沧桑生命中化蛹为蝶的传奇。

晚秋的落阳里,一杯咖啡,仅仅是一杯咖啡,那份静谧,那份温暖,就足以探究到生命最初和行进中的真相;就足以淹没迷离,安放灵魂。

遇见咖啡,不只是咖啡。

 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