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por17手机(OPPO R17 详细评测)

与以往新品发布会不同,作为OPPO在2018年下半年的主力产品,OPPO R17在预热阶段,就已经正式对外公布了新机R17的外观造型、核心参数等信息。另外在发布会的前三天,OPPO更是将R17的最终售价公布于世。

尽管OPPO R17已经被提前「亮相」,但不可否认的是,其依旧倍受外界关注。另外相比去年下半年的OPPO R11s系列,今年下半年的OPPO R17系列显然来的要早一些。不过对于这款产品,没有采用「s」命名规则而直接采用「OPPO R17」,也印证了其要比上一代的R15系列有更多亮点。本届OPPO R17系列共有OPPO R17和OPPO R17 Pro两款机型。

而今天,我们就先来聊一聊「OPPO R17」。

  • 外观:有生命力的韵律,视觉观感焕然一新

在之前的许多评测中就说过,如果能够将前置摄像头等元件进行隐藏,那么离「真」全面屏就不远了,而早期的18:9全面屏、异形全面屏等,都只是全面屏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渡。

在今年的OPPO Find X身上,这些元件以另外一种形式去实现,转而带来「真」全面屏体验,不过这个背后,却似乎要比平常付出地更多。

在这个背景之下,OPPO R17又重新用回了异形全面屏。不过与目前所有采用异形屏的手机不同,其采用一种全新的展现形式,官方称之为「水滴屏」。将屏幕非显示区域,基于自然状态下「水滴」形状去设计,呈现一种水滴弧度的屏幕过渡。

至于这块屏幕,OPPO R17采用的是6.4英寸19.5:9比例、2340×1080分辨率、OLED材质的显示屏。此外,屏幕表面覆盖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。同时,这也是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的首次亮相。

从康宁给出的资料来看,康宁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拥有一种全新的、得到化学强化的玻璃材质,相较于康宁第五代大猩猩玻璃拥有更高的表层压应力,能够经受高达15次的从一米高度跌落至粗糙表面的坠落测试,比上一代的表现有着两倍的提升。

尽管「水滴屏」区域要比之前的「刘海屏」区域要小,但对于传统的感应元件等,OPPO R17都还是放在这里面,只不过是做了相应的隐藏而已。如果不加以仔细观察,「水滴屏」将只能看到摄像头元件。至于听筒、光距感应等元件,则是通过隐藏在顶部边框、屏幕内部等处。

根据OPPO的介绍,OPPO R17将光线传感器隐藏在了水滴右侧的屏幕下方,并在水滴区域内埋下弯折的导光柱,转而将光线传导至传感器上赖实现对环境光的识别。另外,还采用与Find X同样的「TP+屏下红外」方案,去实现传统距离感应器的相应功能。

另外益于屏幕点胶工艺和屏幕封装技术的优化,OPPO R17四边的边框宽度都进一步减小,而在缩减边框、「水滴屏」的作用下,OPPO R17整体的屏占比达到了91.5%。

参考官网资料而得,OPPO R15的屏占比为90%,OPPO R17的屏占比为91.5%。其中,R15上边框1.95mm,左右边框1.78mm,下边框5.05mm,而R17上边框1.85mm,左右边框1.63mm,下边框4mm。

继上一代使用双面玻璃机身后,OPPO R17继续沿用这一种机身结构设计。不过相比上一代,OPPO R17的背部风格可以用「大刀阔斧」来形容。其中,后置双摄采用了竖向排列,且将双摄与闪关灯独立在不同颜色的区域内。此外,背部取消了指纹识别,转而采用了屏幕指纹设计。

另外就是在配色风格方面,OPPO R17将上一代采用渐变色设计进行升级,在原先的渐变设计上实现了「流动」效果,对此,OPPO称之为「幻色渐变」。且在结合不同的机身配色之后,可以提供不同的渐变效果。

霓光紫 || 流光蓝

目前OPPO R17提供「霓光紫」和「流光蓝」两种配色,其中「霓光紫」配色可以实现横向的三色渐变,「流光蓝」可以实现上下左右的四向渐变。与此同时,机身中框也采用了背部相同的颜色,营造了视觉上的一体感。

撇开正面、背面设计外,OPPO R17则和上一代没有明显的差别,机身造型略显硬朗,细节上则是依旧以圆润过渡为主。至于握持体验,还是提供了单手操控的可能性,且上手还算舒适自然。

当然,虽然是有第六代康宁大猩猩玻璃的加持,但小安还是建议「戴套使用」,除了可以避免不慎摔坏外,还能避免手机变成「指纹收集器」。

机身其它细节方面,OPPO R17底部保留了3.5mm耳机接口,且采用了Type-C接口,另外机身左侧为音量键,机身右侧为电源键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一代的OPPO R17在卡槽内,不再支持存储卡扩展,转而仅支持双Nano卡(机身提供128GB存储)。

相较于以往的OPPO R系列手机,这一代R17的整个外观可谓是相当的有辨识度,甚至也找不到「像谁」这一类说法。而要说色彩设计风格,更像是OPPO继R15之后的一次技术延伸,更大胆的一次尝试。

更多关于OPPO R17的外观细节设计,小安就不再累述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《色彩流动之美:OPPO R17 图赏》中查看。

  • 相机:随手一拍都是大片

历来OPPO R系列的手机都将拍照作为一个核心卖点,这一次的R17自然不例外。其后置采用1600万+500万的双摄成像方案,前置则是采用2500万的单摄像头成像方案。另外,后置主摄采用索尼IMX519传感器,提供F/1.7光圈,前置采用索尼IMX576传感器,提供F/2.0光圈。

至于成像技术方面,OPPO R17此次带来全新的 RAW HDR。据OPPO介绍,其通过使用原始RAW数据进行合成处理,让最终得到的照片细节更丰富,还原度更好,进而将逆光拍摄坐的更出色。

此外,OPPO R17依旧是以AI拍照技术为主,并在这个基础上带来一些功能性升级,例如AI智能场景识别、AI智慧美颜、AR拍照、O-moji等功能。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实拍样张

通过一系列的样张不难看出,OPPO R17的拍照能力有着较为不错的表现。在日间场景上能够将白平衡、色彩控制在较为真实的范围,且保持了一贯讨好眼球的风格。在微距、夜间等场景时,都能呈现不错的画面纯净度,并将大光圈的优势展示出来。

而要说较为不足的地方,则是在面对强逆光或光源复杂的夜景场景时,虽说能够控制曝光、保证画面纯净度,但对于画面中的细节表现,仍有提升空间。

不过尽管如此,有着AI智慧场景识别、双核对焦等技术,R17的拍照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,毕竟对于用户来说,「随手出大片」显然要比「专业摄影」更为重要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