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琪的礼物读后感(反其道而行之,使用上帝视角增加作品层次)
图:Pexels 上的 Giftpundits.com 拍摄的照片
有人认为上帝视角用多了,会让故事平淡无味;这要看怎么用了,是谁在用,如亨利宗师这般使用,非但不会平淡,还会增色不少。
亨利宗师的这篇短篇,感觉就是灵感写作,是他在旅途中两个站点之间一涂而就的。
本文 6970 字,阅读需要 15 分钟
文 / 美国欧·亨利、石桥码农
一、原文及注解
二、读后感
这是一部反映平民生活的圣诞节日小浪漫,它告诉人们,没有钱没有关系,只要两个人心心相印,就是送给彼此的最美好的节日礼物。
整个短篇描写的主要是主角德拉在一天中的所思所言所行,文章的名字可以由《麦琪的礼物》修改为《德拉的一天》了。
在故事情节上,如同欧·亨利本人如讲,确实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。但语言幽默、活泼,尤其是两人互赠礼物的环节,充满了欢乐与幸福,弥补了其在情节上的平淡。
码农认为这部短篇的成功,主要在于以下三点:
1)结尾漂亮,画龙点晴
在结尾处借圣经故事点出了主题,读者读到这里,情绪会为之一动。
美国人普遍信奉基督教,圣经故事具有广为人知的群众基础。所以作者对麦琪这个典故,不需要重笔渲染,点到即可。
2)对上帝视角的使用,化腐朽为多神奇
欧·亨利在文中多处使用上帝视角,像和读者对话一样,为文章增加了层次。例如:
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、不足为奇的故事
剧情确实不突出,但经作者自嘲式讲出来,也不觉得平淡了。
我们不要冒昧,先花十秒钟工夫瞧瞧另一方面无关紧要的东西吧
从一句开始,开始预告故事高潮的到来。这也是上帝视角,这似乎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,但是它的存在,让故事不再呆板了。
此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翅膀似的飞掠过去。诸位不必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
这什么这种比喻是玫瑰色,且飞掠而过。因为接下来的情节是浪漫且快乐的,但读者还不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。欧·亨利在这里是卖了一个关子。对这种描述的描述,文字之外的文字,欧·亨利运用的驾轻就熟。
3)对物体拟人化手法的运用
最出彩的是这一句:
那无知觉的贵金属仿佛闪闪反映着她那快活和热诚的心情
角色不足,大部分都是德拉的独角戏。这种故事很难写。所以欧·亨利安排物体表演了。与当前角色有关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当成人物一样,让它说话、让它有心理活动,让它充分地表演。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技巧,学会了受用不尽。
码农认为,这部短篇主要有以下不足:
1)高潮部分对主角德拉的心理活动处理不足
在晚饭开始前,为了辅垫德拉的贫困,在德拉的心理活动上花费了很多笔墨。但在晚上吉姆回家后,在两人对话时德拉的心理活动处理的不够,此时是全篇高潮,德拉的心理活动应当很丰富才是。
因为贫困,德拉想为吉姆买一份中意的圣诞礼物而不能;她对美好的生活怀有向往,她有没有想过自己出去工作,有没有自责过不能帮丈夫分担负担?
应该是想过的,但她的丈夫不忍她出去做粗活苦工;或者她确实出去做过粗活,但后来被吉姆劝止了。或许因为这些情节设定,对于完成核心的剧情没有帮助,所以欧·亨利没有考虑。
2)开头是在主角的愁闷中开始的
开头适合在剧情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开始,也就是两人互换圣诞礼物时。其它部分可以倒叙、插叙的方式补充进来。
3)关于拟人化的物品表演,可以再多一些
这是一个喜剧小短篇,全篇都适合使用马克·吐温式的语言风格,结构明快简洁,可以有三分夸张。
基于以上优劣分析,码农对亨利宗师的名著原文作了改写,见另一篇推文。
好了,我是石桥码农,这是今天分享的内容。不知道你怎么看,欢迎留言讨论,在公众号回复“网文小说写作技巧”进读者群交流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