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资格证怎么考才好(五分钟把握要点,轻松过关)

教师资格证是当前的考证热点,随着人民生活逐渐富裕,小班教学,精细化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。考取教师资格证能够在社会上找到比较好的工作,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。本文就《教师资格证》的知识入手,五分钟快速梳理知识点与复习策略。

一、教育心理学概述

不属于教师资格证复习的核心内容,但是,有时会出名词解释题。主要包括:基本内涵、发展与研究方法。关于基本内涵,全部背诵下来不现实,只要记住关键词即可。关键词有:“学与教”、“基本心理规律”、“科学”。

教育心理学的作用:“描述”“解释”“预测”“控制”。对于一件事物的理解,总要先描述出来,然后才能加以解释,预测其结局,并做好控制。“描述”和“解释”就是帮助教师了解问题;“预测”就是帮助教师预测学生的行为并加以控制;“控制”就是教育心理学能够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(教学方面)。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(研究方面)。

发展:卡普捷列夫首先以“教育心理学”命名自己的书;桑代克出版的《教育心理学》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桑代克又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。研究方法不用进行背诵,基本上都是出比较简单的选择题。

二、心理发展理论

心理发展理论在《教育心理学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,另一个重要的板块是学习发展理论。两个板块涉及到了很多学说,一定要将几个学说全部记忆清楚。

心理发展定义:关键词“个体”“整个生命”“心理变化”“出生”“成熟”“衰老”“死亡”。整段话很难背诵,但是结合关键词就能答出要点,按点给分。

个体发展的一般特征:连续性和阶段性、定向性和顺序性、不平衡性、差异性。很好记忆。

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:要求全部记忆其理论。

(1)图式理论:人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,形成的自己的认知方式,叫做图式。

(2)动作理论: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,动作是感知的源泉与思维的基础。

(3)适应理论:人的心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适应,适应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,适应分为两种类型:同化和顺应。同化是当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,将刺激整合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中。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运用原有的图式和认知结构解释刺激时,其认知结构改变以适应刺激的影响。

(4)认知理论:皮亚杰认为认知是一个建构的过程,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。

(5)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:

(0-2岁)感知运动阶段: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(即感觉是感觉,动作是动作,是两种不同的事物)。只能依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,并获得“客体永久性的概念。

(2-7岁)前运算阶段:早期的符号功能(例如用文字替代物体,当物体的符号);自我中心性(儿童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);思维的片面性(关注于某一方面,而忽视了其它方面,思维不可逆,缺乏能量守恒观念)。

(7-11岁)具体运算阶段: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,思维可以逆转。但是仍然缺乏抽象性,儿童获得了长度、面积、体积、质量的守恒观念。

(11-成人)形式运算阶段:能够解决抽象问题,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。能够通过推理、归纳、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皮亚杰坚持发展先于学习,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发展。皮亚杰理论的积极意义有:a.制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,学校会根据各个年龄的学生特点安排教学任务。b.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,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,选择形象、有趣的材料教学,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