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身博士读后感(位成功人士的自毁历程)

烦恼与欢喜,成功和失败,仅系于一念之间。 ——大仲马【法】

看过一则新闻,山西贼王王彦青在行刑前,他用自己的开保险箱技术跟国家做谈判。他把技术交给国家,把死刑给他改为无期徒刑。经过公安刑侦部门研究,同意了他的条件。

可见他的技术还是有独到之处的。

很多网友感叹,如果把这智商用在正确的地方,也能发大财。

同样是高智商,用在对的地方,就能够造福人类。用在错的地方,不仅危害社会,也会害了自己啊!

看过一部恐怖+侦探悬疑小说《化身博士》。在书中,主角杰基尔博士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,购买了各种化学试剂,自制了一种药水。

只要杰基尔博士服下这种药水,就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形象,并且是把他身上的恶都集于一身的坏人形象。

只要他愿意,还可以随时服用另外一种药水,恢复他原来的形象。

 
 
 

这部小说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蒂文森的代表作之一。

史蒂文森是一位喜欢文字创作的青年,可是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工程师。

家人希望他子承父业,他希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在学业的选择上,他与家人起了冲突。

在父亲的调和下,最终他做出了妥协,选择了学习法律。

也许是在这种经历的影响下,史蒂芬森写出了这部可以解释双重性格的小说。

地位崇高,财富惊人,又善良又受人尊敬的博士,为什么要把自己变为一个普通的坏人呢?

在小说的最后一章,我们可以看到。

博士是一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。她来到人间便继承了大笔财富,而且天赋惊人,智慧善良。

到了会思考的年纪,他发现自己陷入了矛盾之中。人性中的善与恶,在他的身上显现出来时,他会恶的一面,感到耻辱,竭力加以掩饰。

长期生活在这种痛苦中,促使他想要把善和恶完全的分离出来,放在不同的个体之中,这样就可以摆脱掉他对恶的讨厌。

人是复杂的,是多种性格的混合体。

正如列夫·托尔斯泰在《复活》中写道的,每一个人身体中都有两个自我,一个是自身的我,一个是兽性的我。

人性本恶,但是人性向善。

人们都希望能够一直向上向善,如果有正道可以走,谁也不愿选择,去走歪门邪道。

即使被迫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,也希望可以尽力的掩盖它,不被人知晓。

这时候,拥有知识和高智商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。

博士研制出来一种药水,可以把他的高尚的灵魂从至高无上的宝座上拉下来,用另外一种形式外表来代替。

这个新的形象,正代表了他心灵低级的成分,代表了他的另一面。

在新形象的掩饰下,博士踩踏了小女孩,打死了老爵士,而且间接导致了一位名医的去世。

在这一切恶行为之下,没有人会想到,竟是一位善良的博士做的。

做了坏事,释放了自己的情绪。心中的恶欲,得到满足,还能够对自己的名声,地位,钱财,没有丝毫损伤。

这一切看起来如此圆满,但是博士最终没有逃脱心灵中善的谴责。

在小说的最后,博士因为无法控制身体中的恶念,选择了自杀。

他光辉的一生,因为对恶的控制,而结束了。

在这部小说中,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两面:善与恶。

同为人性,却把人带向不同的人生道路。人要在文明社会里生存,只有自己处死一部分本性才能获救。

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熊孩子,随便翻别人的东西,踢孕妇,在公共场合摸女生屁股。

这都是人性中恶的显现,是需要控制的。

小时偷针,长大偷金。如果不对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进行管控,最终会将自己带入一条绝路。

很多人说,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。

究其原因,是因为要想战胜自己,就要离开自己现在的舒适区,要经历痛苦,要经历改变。

拿破仑说过: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,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。

希望我们做情绪的主人,而不是情绪的奴隶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lqy200588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